在炽热酷暑有着无限激情的夏季,明亮强烈绚烂夺目的“多巴胺”以其不由分说的高饱和色调席卷了生活的几乎每一个领域。从可见的食品包装、私服穿搭、装潢设计,到无形的音乐读物、休闲旅行、性格测试,多巴胺以摧枯拉朽之势,颠覆重塑着消费者的物质、精神双重世界,似乎誓要以绚烂到夺目的鲜明配色一洗过往阴霾,在热烈到狂暴的夏天喷发出极致的鲜艳与快乐,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情绪价值。
而如今,伴随着猛烈的暴雨,张扬的夏天在轰轰烈烈中走向不可避免的结束,而在这个多变的夏天中红极一时的多巴胺似乎也只是昙花一现,在热点的快速切换与人们目光的不自觉转移中,逐渐为市场所淡忘。那么,在风口吹过之后,多巴胺在饮食界留下了什么?未来,多巴胺的“狂飙”之路又将奔向何方?
风口之后,多巴胺包装
成为日常
在探讨“多巴胺风”去路如何时,先让我们认识下“多巴胺风”此前究竟有多火。5月,某小红书博主凭借“多巴胺穿搭”系列视频,1月之间涨粉43.75 W,一跃成为当月小红书平台涨粉最多的创作者;截至发稿时,小红书上的“多巴胺”词条有近500万篇笔记,抖音#多巴胺女孩穿搭话题播放量超120亿次,微信指数“多巴胺”词条在整个7月居高不下,峰值达到1亿以上……
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孟亮对于“多巴胺穿搭”的走红,并不感到意外。孟亮表示类似的消费流行趋势曾经多次出现在人类历史中,比如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英国迎来了以华丽闻名的二十年代。
毫无疑问,“多巴胺风”是今夏的一个爆点、营销点,是带有强烈的“网红”属性的。而网红又似乎注定是要与短暂的声望与注视挂钩,与长久的遗忘寂寞相伴的。如今,多巴胺风被人们提及的次数愈来愈少,其话题的冷寂是否也佐证着其被人遗忘的事实?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。
除了被遗忘,短时爆火的某个现象级事件还有另一个结局,那就是走下神坛,回归理性,融入日常,成为日常。就好像“打工人”不再是戏谑狂欢的符号,而成为职员日常自称的代号;淄博烧烤不再日日夜夜大排长龙,而是逐渐回归到爆火前的原有秩序。多巴胺风也是如此。
相较于此前大张旗鼓地宣传,多巴胺风的明亮多色彩包装逐渐成为食品包装的基本配置。如乐事此前推出的淄博烧烤口味薯片,以青翠的小葱搭配覆盖鲜红烧烤料的大块烤肉,凭借鲜明的对比色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;金丝猴推出的爆汁夹心软糖系列一改以往透明包装的红白蓝配色,而改用带有极高饱和度的红、粉、紫与蓝色对撞,同时以极具食欲的草莓、桃子和葡萄为背景,紧紧抓住消费者的眼球,为其提供情绪价值。纵览如今的商超货架不难发现,扑面而来的高饱和色度、五颜六色的色彩搭配早已成为多巴胺的天堂,多巴胺包装已悄无声息毫不违和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。
情绪价值之外
品质与社会价值凸显
太阳底下无新事。多巴胺爆红的内核就在于其内含的情绪价值,而要谈及多巴胺包装的过去与未来,也要从情绪价值这一角度入手。
亿滋国际的一份零食报告中指出:高达80%的消费者表示,会通过食用零食获得精神及情绪上的满足。传统的消费模式以品牌、价格和品质为主导,而多巴胺消费强调的是个性、创意和情感表达。消费者更加注重色彩和个性化,而不再仅仅关注品牌标签和价格标签。
来自安徽的00后女性消费者认为王老吉最近推出的新包装更易让她记忆深刻。“(王老吉)最近推出的产品不再只是经典红色包装了,还懂潮流整了‘多巴胺’罐身。呼声最高的是大家百看不厌的经典红罐,其次就是酸酸甜甜代表黄色包装刺柠吉,然后带有花香的‘粉嫩少女’山茶花风味,以及最近新出的绿色罐身藤椒青提。期待下次还有什么不一样的颜色。”此外也有消费者表示可爱的多巴胺包装看着就能感受到快乐。
业内人士认为,多巴胺的“情绪疗愈”作用,不是源于服装或者美食自身,而是通过缤纷的色彩调动了积极正向的情绪,是一种积极的联想,将不好的情绪和压力转移为明亮色彩带来的愉悦开心的感受中。
依靠情绪价值一夜翻红的背后,多巴胺包装的狂飙之路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?业内专家指出,多巴胺概念的进化与发展,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积极情绪的潜在需求,也是未来营销重点的新风向。对于各品牌而言,这门“情绪生意”既可以从外创新,也能向内深入,进一步挖掘消费者在情绪消费方面的可能性。
如快餐品牌汉堡王将多巴胺包装与我国传统文化与非遗工艺相结合,赋予多巴胺包装更为深刻的内涵。通过将景泰蓝、金坛刻纸、桃花坞木版年画、徽墨等非遗工艺融入包装和周边,加以烈火锻造,汉堡王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者致敬,汉堡王明星产品皇堡也推出全新景泰蓝、金坛刻纸两款非遗薪火包装。
此外,多巴胺作为一种包装形式,也应与品牌原有风格调性统一,找准发力点和不同点,避免同质化。尽管都是红色, 但可口可乐、红牛与王老吉的红色搭配却各有不同,足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正如前文所言,在保留原有风格基础上,王老吉近来也正尝试不同色系,另消费者耳目一新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多巴胺包装作为产品软实力,只有配合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才能实现锦上添花的效果,激发消费者复购欲。为了追求包装的华丽而忽略产品的创新升级,只会让消费者产生徒有其表的心理落差,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发展。
总体而言,多巴胺包装已逐渐成为常态,而想要出圈,除了高饱和配色和创意外,更应在产品品质和品牌社会价值等方面发力。多巴胺营销的巨大成功毫不费力地证明了情绪价值的巨大商业属性,多巴胺包装背后,品牌还可在情绪价值上投注更多精力,寻找下一个爆点发力点。
与此同时,值得注意的是,在商品社会成长起来的Z世代,他们虽然重视消费的情绪价值,但同样也会追问“值不值”的性价比问题,尝鲜过后,多巴胺营销还能激发多少复购效应?或许企业还需从多巴胺色彩的天然原料添加,以及产品本身的健康属性、品牌力的长期打造等多维度考量,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。
全食展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33934号-3